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学风建设>>学风动态>>正文
把论文写在三峡大坝上
2014-01-16 王乐华    (点击: )

学风建设优秀科学家——三峡大学李建林教授先进事迹

李建林,男,19616月生,湖北咸宁人,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三峡大学“三峡学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体力学与工程。现任三峡大学党委书记,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岩土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从教二十八年,李建林教授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始终坚持辛勤耕耘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以兢兢业业、扎扎实实、锐意进取的精神和精湛的业务能力,在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和带动着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教学和科研事业。

一、求索创新、严谨谦逊的科学精神

多年来,李建林教授一直秉持着求索创新、严谨谦逊的科学精神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他热爱科学研究,随时关注学科前沿动态,掌握所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同时,李教授严谨求实、苦心钻研,总是能充分重视和利用前人已有的科研成果的同时找到其不足或漏洞,并以此作为课题组研究的创新点和出发点,因而也使得他带领的课题组能始终紧跟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针对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开挖卸荷问题,李教授所带领的课题组就提出了卸荷岩体力学的新概念,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岩体在开挖卸荷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包括卸荷岩体的地质条件、宏观力学参数、非线性分析方法、加固理论与方法等问题。接着又研究了卸荷岩体的各向异性、尺寸效应、屈服准则、强度理论等问题,同时对岩体在拉剪和压剪应力状态下的断裂和强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国内首次探讨了节理岩体在拉剪应力条件下的流变问题,为推动岩体力学学科的发展、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难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后续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多年的研究积累,李教授在卸荷岩体力学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电力公司重大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水利部创新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项目、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三峡开发总公司项目、其它水电单位委托项目等60余项,涉及到三峡、水布垭、隔河岩、锦屏、二滩、观音岩、白鹤滩、黄龙滩、里底、茨哈峡、深溪沟、鲁地拉、大岗山、金川、楞古、牙根、小湾、江坪河、三里坪、如美、丹巴、两河口等一些国内的重点水利水电工程。在《中国科学》、《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工程学报》、《水利学报》、《岩土力学》等核心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著作6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它省部级奖3项。

2004年“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及其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在钱七虎院士任主任委员的项目成果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成果技术路线正确,研究手段先进,成果可信,对水电工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时,该研究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成果的系统性和在水电工程的实际应用方面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以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及应用为主要基础内容的项目“岩体开挖力学效应及锚固工程质量检测新技术”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研成果“复杂卸荷岩体工程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201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和真诚务实的生活态度

教授热爱教育事业,始终保持着敬业爱生的师德风范和真诚务实的生活态度,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身体力行。在工作科研上是大家学习的良师,在日常生活中是 学生交流的益友。

教授定期与学生开展座谈会,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信赖和爱戴。为提高学生掌握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他强调除了学习一些必备的基本知识外应坚持把课题中的科学问题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思考、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文献来巩固知识,通过研究文献来拓展知识。

教授现已指导完成了12名博士研究生和50余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他对学生高标准严要求,决不允许弄虚作假,他始终恪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规范,诚信做人,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并以身作则地教导学生要脚踏实地,千万不要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弄虚作假。

教师的人格魅力不仅取决于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水平,更取决于他的品德和修养。在工作中,李教授团结班子成员、注意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亲自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注重培养其教学方法和科研能力,强调学风建设,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在生活中,他和蔼可亲,真诚待人,关心 教职工的生活,教职工遇到了困惑或难题找到他时,他耐心细致地给予帮助。三峡大学岩土工程学科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展现了李教授坚定乐观、真诚务实的人生态度。从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师资的引进与培养、校重点学科的申报与建立、省重点实验室的申请与组建,他亲力亲为、顽强拚搏,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心血,为系部和岩土学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国内外较为广泛的学术影响

教授以其丰硕的学术成就使之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多次被邀请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先后赴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地进行学术交流。1991年获能源部优秀中青年教师称号,1995年被评为中华电力教育基金优秀教师,199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电力部确定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997年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1998年被确定为湖北省学科带头人,1999年入选湖北省“111人才工程”,2000年获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2002年获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第二层次人才称号,2004年荣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005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的基金资助。现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之一,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委员,国际地质与环境协会会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岩石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地震学会常务理事,《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岩土力学》、《岩土工程学报》、《地下空间学报》编委,湖北省科技奖评审委员会评委。

四、引领三峡大学阔步发展

作为学校的主要领导之一,李教授为学校的 发展 尽心竭力 ,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年来,三峡大学紧紧抓住发展机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根本,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科学发展之路。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13年成功验收。2009年国家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协议,部省共建三峡大学。目前,学校已成为水电特色与优势比较明显、综合办学实力较强、享有一定社会声誉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学校近5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79项,其中国家攻关课题、“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等重点科研项目200余项,累计项目经费达5亿多元;有10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其中,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6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一等奖3项,获中国爆破工程学会特等奖1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22项;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译著、教材25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累计12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人大复印资料转载的论文每年500余篇;有600多项技术开发成果被应用于水电工程建设、灾害防治、大坝监测、边坡绿化、工程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化工、医药卫生、旅游规划等行业领域。

在李教授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引领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个“特色发展、开放办学、文化引领、改革创新”的三峡大学,正在阔步前进。  

关闭窗口

三峡大学学术委员会 版权所有